又见火爆造船行情 探寻浙江船企穿越产业周期的生存密码
又见火爆造船行情 探寻浙江船企穿越产业周期的生存密码
又见火爆造船行情 探寻浙江船企穿越产业周期的生存密码潮新闻 记者 金梁 郑亚丽 沈晏(shěnyàn) 通讯员 张博文 郑莞女
舟山中远海运(hǎiyùn)重工有限公司的新造船试航。由受访者提供
进入5月,气温(qìwēn)逐渐攀升,浙江船舶业早已火热如夏:
台州船舶修造行业(hángyè)聚集地(jùjídì)松门(sōngmén)镇,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冲高至5.62亿元,同比增长30.8%;舟山定海区船舶修造业增加值激增31.3%,拉动规上增加值增速9.4个百分点……
回溯更长周期,数据更具说服力(shuōfúlì):2024年,浙江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zēngzhǎng),全国占比分别为11.7%、10.3%、8.7%。其中,船舶完工量市场份额较2023年提升(tíshēng)2个(gè)百分点,稳居全国第三。
“造船业的黄金周期到(qīdào)了!”走访中,不论是船舶(chuánbó)行业专家,还是船企负责人都表示,全球船舶行业复苏(fùsū)浪潮中,浙江造船业正全面驶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浩瀚的大海,总有波浪(bōlàng)起伏;全球造船业,有高峰也有低谷(dīgǔ)。15年前,舟山的造富神话犹在耳畔:“在沙滩上搭个船台(chuántái)就能赚大钱。”结果没过几年(jǐnián),市场浪潮的泡沫退去,船市从灰色变为黑色,再到血色……
再逢行业上行周期,浙江造船(zàochuán)是否会重复当年的路径?行业能否在热潮中守住(shǒuzhù)发展定力?近期,记者走访舟山、台州(tāizhōu)等地,探寻浙江船企穿越产业周期的生存密码。
宁波新乐船厂工人正在制作船舶构件。由受访者(shòufǎngzhě)提供
5月的舟山(zhōushān),船厂一派繁忙。
记者来到舟山(zhōushān)定海长白岛,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厂区巨型分段(fēnduàn)构件堆叠(duīdié)成山,船台上焊花飞溅、机器轰鸣,码头泊位挤满了各式巨轮。
不久前,一艘223米的集装箱船结束船体(chuántǐ)油漆翻新,进入出海试航阶段,从进坞到试航仅用70余天。“船坞利用效率直接决定企业利润(lìrùn)。”太平洋(tàipíngyáng)海工生产项目部长周伯群坦言。
放眼厂区,散装船、半潜船、汽车(qìchē)滚装船等各类船型停满(tíngmǎn)船坞,或修或造。周伯群感叹,当下“一坞(yīwù)难求”,调度团队每天绞尽脑汁协调泊位,想着各种法子给船腾位置。
船坞紧缺、产能受限、交付不快——这是(zhèshì)当前船企普遍(pǔbiàn)遇到的“三座大山”。
以太平洋海工为例,企业主要承接北欧、韩国等国际订单。“从目前来看(láikàn),我们新接订单依然很多,已排至2028年(nián),部分客户想插队都难。”太平洋海工造船事业中心成本(chéngběn)科长袁露鲁亮出订单曲线图。
得益于完备的(de)工业(gōngyè)基础、高效的成本控制和持续迭代的技术能力,去年全球70%新造船订单流向中国。
舟山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起,造船市场形势大好,订单量稳步提升,以长宏国际(guójì)船舶修造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为首的修造船(xiūzàochuán)企业抓住机遇,积极优化产能结构,全力推进造船业务,产能大幅提高。
向南沿浙江海岸线,台州(tāizhōu)温岭松门镇的船企同样订单饱和。
在浙江振兴船舶(chuánbó)修造有限公司,14个船台全负荷运转,企业去年投入2000万元升级喷砂、喷涂车间,从一喷一涂增加到三喷三涂,彻底解决了雨天喷涂难题(nántí)。“在建24艘船舶中,最大8.2万吨的(de)散货船造价(zàojià)2.5亿元。”该企业副总经理张灵敏透露,现有(xiànyǒu)15艘船的订单,建造工期已排到明年年中。
邻近的浙江合兴船业有限公司刚交付了一艘(yīsōu)无限航区甲板运输船,这是今年建成的第四艘船,订单(dìngdān)已排至2027年。问及对行业波动的看法,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行情不是自己能(néng)决定的,我们专注提升建造(jiànzào)效率。”
面对行业上行(shàngxíng),合兴船业没有盲目扩张,而是坚持(jiānchí)练好“内功”。这两年,企业一直优化船舶建造的工艺流程,缩短造船周期(zhōuqī),现在已经可以多建造20%的船舶。最近,企业正追加投入,调整场地布局,进一步优化分段建造流程,有望(yǒuwàng)进一步缩短建造周期。
手握订单小步跑,是多数浙江船企(chuánqǐ)的共识。不过,也有部分船企和专家表达了少许担忧。一家宁波船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造船业(zàochuányè)而言,好日子永远没有紧日子长(zhǎng),如果(rúguǒ)10年算一个周期,好年景可能不过两三年,之后就是渐进式下滑。
“估计本轮(běnlún)新建造船行情可持续到2028年前后(hòu),2028年后可能有所减少。”位于宁波的浙江新乐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冯计才表示,船舶企业要想长远发展(fāzhǎn),必须(bìxū)提前布局,做好应对形势下滑的准备。
5月14日,舟山市普陀区(pǔtuóqū)小干岛上的船舶(chuánbó)维修企业船坞内一派繁忙景象。 视觉中国供图
船企火热开工(kāigōng),数据一路拉涨(lāzhǎng),这是蛰伏十余年之后的一次史诗级释放。
上一轮船周期高峰,浙江船舶工业总产值一度超千亿元,同时也出现了民间资本盲目涌入、“低小散”一哄而上的问题。之后,航运业(hángyùnyè)陷入低谷,浙江近八成船厂停产,超千家(qiānjiā)中(zhōng)小船企破产倒闭。
新周期再至,浙江船企已(chuánqǐyǐ)重塑产业基因。
记者坐船来到舟山六横岛,探访当地龙头企业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船坞(chuánwù)内,一艘(yīsōu)长270多米、通体赤红的15.4万吨穿梭油轮正在建造(jiànzào),即将完工交付。
“很多船东主动找我们询价(xúnjià),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公司法务与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胡海涛感慨道,前些年,他们一直以修船为主,但(dàn)最近(zuìjìn)几年造船订单直线上升,反超修船业务。
这并非个案。长宏国际这几年新造船订单数量可观,船期排到了2029年;太平洋海工去年造船业务占比四成,今年提高至六成,2026年有望到七八成;新乐造船为保障(bǎozhàng)现有(xiànyǒu)订单交付,暂停航修(修理(xiūlǐ)临时故障(gùzhàng),通常利用停港时间或随船抢修完成)国内航行船舶……
面对订单高峰,很多船企保持着(zhe)冷静和克制。“目前公司扩大产能的投资,都(dōu)是(shì)基于在手订单安排的。”胡海涛分析,本轮船(lúnchuán)周期一个重要因素是国际海事组织对碳(tàn)排放等气体排放进行强制要求,加快催生大量船型绿色化和大型化的迭代需求,然而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航运业未来怎么走,还需要观望。
正因如此,浙江船企并没有(yǒu)因为(yīnwèi)盲目追求(zhuīqiú)造船的高利润而彻底放弃修船业务。“造船业有行情起伏,但是修船需求是源源不断的,这是我们实打实的家底。”不少船企负责人有此同感。
“浙江的修船业在全国都排得上号(hào)。”行业相关人士告诉(gàosù)记者,2024年浙江船舶修理实现产值187.5亿元,同比增长15.4%,稳居全国第一(dìyī)。
浙江修船(xiūchuán)业之所以发达,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就普通货船而言,每年例行(lìxíng)年度检验、两年半一次中期检验、五年一次特检(tèjiǎn)的行业要求,构成了庞大的修船(xiūchuán)市场,是(shì)为天时;舟山地处宁波舟山港和洋山港附近,背靠两个国际大港,毗邻国际海运主航道,是为地利;这些年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制度创新,助力舟山发展船用保税(bǎoshuì)燃料油加注(jiāzhù)产业,让过往船只在加油期间顺路进行修检,是为人和。
复盘浙江船企的(de)发展逻辑,颇有“晴时备伞旱修船”的智慧。修造并举(bìngjǔ),是(shì)船企应对行业变化的法宝,也是他们面对关税挑战时的底气所在。
站在舟山中(zhōng)天重工有限公司的3号码头,凉爽的海风吹得人清醒,也让人满怀期待。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已经交工验收的30万吨级舾装码头,计划(jìhuà)今年申请对外开放,届时中天重工接待外轮修理(xiūlǐ)的能力可以提升(tíshēng)30%。
未雨绸缪不止于此。新乐造船正筹建一座(yīzuò)20万吨级的干船坞,主营航修国际航行船舶,填补宁波地区无航修国际航行船舶空白(kòngbái)。
近日,临海市一家船企(chuánqǐ),工人在修造船舶。 视觉中国供图
船舶业(chuánbóyè),未来路在何方?
正如(zhèngrú)众多船企所言,与其对外部环境影响焦虑,不如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de)事。顺应船舶产业周期规律,浙江造船业已形成了独特的应对(yìngduì)策略。
“去年我们给船只加装转子(zhuànzǐ)帆(利用风力产生推力的装置),还上了央视新闻!”在访谈中,胡海涛提及的一个故事引起记者兴趣(xìngqù)。
原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去年为40万吨(dūn)级矿砂船“SOHAR MAX”轮(lún)加装了5个折叠式船用(chuányòng)转子帆,该装备每年可减少约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成为全球修船业绿色转型的标杆案例。
除了(chúle)转子帆技术,记者还听到脱硫塔安装、球鼻艏改装、导风罩(fēngzhào)改装、光伏改造等新名词,这些全是(quánshì)浙江船企的双高(高产值、高附加值)业务,都与绿色船舶相关。
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行政总监(zǒngjiān)王海玲透露,企业曾借船舶脱硫装备改装达到营收峰值,本以为第二年回归(huíguī)正常,结果(jiéguǒ)又意外拿到了大量节能减碳的船舶改装订单,形成了稳定的增长曲线。
不论是(bùlùnshì)修船还是造船,浙江船企都在逐绿而行,朝着高附加值(gāofùjiāzhí)和低污染的(de)方向发展。2024年,浙江订单中(zhōng)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占比近6年来首次突破50%,较上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在浙江船企去年的订单中,全年新接(jiē)绿色船舶订单同比增长71%,占新接订单总量的24%,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传统认知中(zhōng),船舶业(chuánbóyè)常与“脏乱差”标签挂钩,但实地走访中记者印象改变了很多。
行走在各大船企,眼前来往(láiwǎng)的是身着干净工装的工人,四周是林立的塔吊、井然有序的厂房(chǎngfáng),修造船还用上了机器人。
在(zài)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船坞,一台(yītái)具备吸附(xīfù)能力的涂装机器人正沿着一艘散装船外壁平稳移动。随着机械臂精准喷涂,一道道均匀致密的漆膜在阳光下(xià)泛起光泽,而工人仅须在船底下拿着遥控器指挥。
在舟山中远海运的(de)(de)数字化管控室,点击进入“搭载船系统”,正在建设船只的3D模型映入眼帘,建造的流程和进度等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让钢板切割到(dào)管路铺设,每个环节均可追溯。
在舟山中(zhōng)远海运重工科技创新与数智化推进部的(de)数字化(shùzìhuà)管控中心(zhōngxīn),只见点击船舶建造生产管控平台中的“三维搭载船模块”,就能(néng)够清晰查看正在建造船只的建造计划节点、执行节点,3D模型直观呈现出船只的建造流程和进度。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系统还具备强大的追溯功能,从钢板切割到管路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实现全(quán)流程可视化与可追溯管理。
这种“智变”绝非(juéfēi)偶然。面对全球船舶制造业智能化浪潮,浙江船企正不断加大科研力度,以(yǐ)科技创新来引领行业发展、强化自身话语权和硬实力,持续从劳动密集型(láodòngmìjíxíng)向技术驱动型跨越。
在浙江(zhèjiāng)的“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高端(gāoduān)船舶(chuánbó)与海工(hǎigōng)装备产业是15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2024年,浙江还印发了《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对众多(zhòngduō)船企来说,集群就是他们发展要借的“势”。
去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将海洋渔船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两新”计划进行推进。截至(jiézhì)今年4月初,船舶制造“大户”舟山就(jiù)成功上报(shàngbào)了35艘老旧(lǎojiù)船舶拆解项目,申请“两新”资金6855.73万元,助力船舶行业高质量转型。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所高级工程师徐强认为,当前我省还存在绿色船舶技术创新(chuàngxīn)能力有限、绿色燃料供应(gōngyìng)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创新生态尚未成熟等(děng)短板,这些问题既要靠船企个体的努力,更要依托集群协同创新,通过强链补链锻造出浙江(zhèjiāng)船舶业的核心竞争力。
浩瀚的海洋(hǎiyáng),向来不是风平浪静。逐绿、向新、聚势——这三大(zhèsāndà)战略锚点,是浙江船企穿越周期、勇往直前的秘诀所在。
万邦船舶重工(zhònggōng)(舟山)有限公司俯瞰。 通讯员 诸葛晓明 摄
船舶工业(chuánbógōngyè)是为海洋运输(yùnshū)、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当前,中国(zhōngguó)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shìchǎngfèné)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dìyī)。船龄到期和环保需求拉动的这一轮新景气周期为中国船舶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不可忽视的是,每一轮新周期往往伴随着产业转移进程和行业洗牌(xǐpái)的风险。
上一个周期是中国船企争夺全球市场份额,这一轮周期则(zé)是我国船舶工业在产品结构高端化、绿色(lǜsè)化升级等方面突围。可以(kěyǐ)预见的是,从英国(yīngguó)、日本、韩国再到中国,世界造船业冠军挨个交棒,随着中国船舶产业依托工业比较优势+技术升级优势+绿色技术体系支撑优势不断加速突破高端修造船(xiūzàochuán)市场,未来增长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在全球(quánqiú)船舶产业经历“超级周期”与深度调整交替震荡(zhèndàng)的背景下,浙江船舶产业呈现出逆势突围的独特韧性,从甲醇燃料改装到风能(fēngnéng)动力创新,从豪华邮轮到特种工程船,从汽车运输船(yùnshūchuán)(PCTC)到万箱(wànxiāng)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逐渐探索出一条高端升级、绿色替代的进阶之路。这一(zhèyī)突围绝非偶然,背后离不开浙江船企对技术创新的坚持。
周期性波动本质是产业(chǎnyè)结构与市场需求错配的(de)显性化(xiǎnxìnghuà),真正的破局(pòjú)之道不在于对抗周期,而是(érshì)通过技术创新为用户(yònghù)创造新的价值。船舶产业的周期波动永远不会消失,浙江船舶工业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价值壁垒、通过政策创新平滑波动曲线,完全能在周期洗礼中实现螺旋上升。随着绿色航运需求爆发和智能船舶革命深化(shēnhuà),浙江若能持续巩固“技术—制度”协同创新的战略定力,必将从“造船大省”进化为“航海科技强省”。
(作者(zuòzhě)系浙江省工信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潮新闻 记者 金梁 郑亚丽 沈晏(shěnyàn) 通讯员 张博文 郑莞女
舟山中远海运(hǎiyùn)重工有限公司的新造船试航。由受访者提供
进入5月,气温(qìwēn)逐渐攀升,浙江船舶业早已火热如夏:
台州船舶修造行业(hángyè)聚集地(jùjídì)松门(sōngmén)镇,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冲高至5.62亿元,同比增长30.8%;舟山定海区船舶修造业增加值激增31.3%,拉动规上增加值增速9.4个百分点……
回溯更长周期,数据更具说服力(shuōfúlì):2024年,浙江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zēngzhǎng),全国占比分别为11.7%、10.3%、8.7%。其中,船舶完工量市场份额较2023年提升(tíshēng)2个(gè)百分点,稳居全国第三。
“造船业的黄金周期到(qīdào)了!”走访中,不论是船舶(chuánbó)行业专家,还是船企负责人都表示,全球船舶行业复苏(fùsū)浪潮中,浙江造船业正全面驶入新一轮上升通道。
浩瀚的大海,总有波浪(bōlàng)起伏;全球造船业,有高峰也有低谷(dīgǔ)。15年前,舟山的造富神话犹在耳畔:“在沙滩上搭个船台(chuántái)就能赚大钱。”结果没过几年(jǐnián),市场浪潮的泡沫退去,船市从灰色变为黑色,再到血色……
再逢行业上行周期,浙江造船(zàochuán)是否会重复当年的路径?行业能否在热潮中守住(shǒuzhù)发展定力?近期,记者走访舟山、台州(tāizhōu)等地,探寻浙江船企穿越产业周期的生存密码。
宁波新乐船厂工人正在制作船舶构件。由受访者(shòufǎngzhě)提供
5月的舟山(zhōushān),船厂一派繁忙。
记者来到舟山(zhōushān)定海长白岛,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厂区巨型分段(fēnduàn)构件堆叠(duīdié)成山,船台上焊花飞溅、机器轰鸣,码头泊位挤满了各式巨轮。
不久前,一艘223米的集装箱船结束船体(chuántǐ)油漆翻新,进入出海试航阶段,从进坞到试航仅用70余天。“船坞利用效率直接决定企业利润(lìrùn)。”太平洋(tàipíngyáng)海工生产项目部长周伯群坦言。
放眼厂区,散装船、半潜船、汽车(qìchē)滚装船等各类船型停满(tíngmǎn)船坞,或修或造。周伯群感叹,当下“一坞(yīwù)难求”,调度团队每天绞尽脑汁协调泊位,想着各种法子给船腾位置。
船坞紧缺、产能受限、交付不快——这是(zhèshì)当前船企普遍(pǔbiàn)遇到的“三座大山”。
以太平洋海工为例,企业主要承接北欧、韩国等国际订单。“从目前来看(láikàn),我们新接订单依然很多,已排至2028年(nián),部分客户想插队都难。”太平洋海工造船事业中心成本(chéngběn)科长袁露鲁亮出订单曲线图。
得益于完备的(de)工业(gōngyè)基础、高效的成本控制和持续迭代的技术能力,去年全球70%新造船订单流向中国。
舟山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起,造船市场形势大好,订单量稳步提升,以长宏国际(guójì)船舶修造有限公司(yǒuxiàngōngsī)为首的修造船(xiūzàochuán)企业抓住机遇,积极优化产能结构,全力推进造船业务,产能大幅提高。
向南沿浙江海岸线,台州(tāizhōu)温岭松门镇的船企同样订单饱和。
在浙江振兴船舶(chuánbó)修造有限公司,14个船台全负荷运转,企业去年投入2000万元升级喷砂、喷涂车间,从一喷一涂增加到三喷三涂,彻底解决了雨天喷涂难题(nántí)。“在建24艘船舶中,最大8.2万吨的(de)散货船造价(zàojià)2.5亿元。”该企业副总经理张灵敏透露,现有(xiànyǒu)15艘船的订单,建造工期已排到明年年中。
邻近的浙江合兴船业有限公司刚交付了一艘(yīsōu)无限航区甲板运输船,这是今年建成的第四艘船,订单(dìngdān)已排至2027年。问及对行业波动的看法,企业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表示:“行情不是自己能(néng)决定的,我们专注提升建造(jiànzào)效率。”
面对行业上行(shàngxíng),合兴船业没有盲目扩张,而是坚持(jiānchí)练好“内功”。这两年,企业一直优化船舶建造的工艺流程,缩短造船周期(zhōuqī),现在已经可以多建造20%的船舶。最近,企业正追加投入,调整场地布局,进一步优化分段建造流程,有望(yǒuwàng)进一步缩短建造周期。
手握订单小步跑,是多数浙江船企(chuánqǐ)的共识。不过,也有部分船企和专家表达了少许担忧。一家宁波船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造船业(zàochuányè)而言,好日子永远没有紧日子长(zhǎng),如果(rúguǒ)10年算一个周期,好年景可能不过两三年,之后就是渐进式下滑。
“估计本轮(běnlún)新建造船行情可持续到2028年前后(hòu),2028年后可能有所减少。”位于宁波的浙江新乐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冯计才表示,船舶企业要想长远发展(fāzhǎn),必须(bìxū)提前布局,做好应对形势下滑的准备。
5月14日,舟山市普陀区(pǔtuóqū)小干岛上的船舶(chuánbó)维修企业船坞内一派繁忙景象。 视觉中国供图
船企火热开工(kāigōng),数据一路拉涨(lāzhǎng),这是蛰伏十余年之后的一次史诗级释放。
上一轮船周期高峰,浙江船舶工业总产值一度超千亿元,同时也出现了民间资本盲目涌入、“低小散”一哄而上的问题。之后,航运业(hángyùnyè)陷入低谷,浙江近八成船厂停产,超千家(qiānjiā)中(zhōng)小船企破产倒闭。
新周期再至,浙江船企已(chuánqǐyǐ)重塑产业基因。
记者坐船来到舟山六横岛,探访当地龙头企业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船坞(chuánwù)内,一艘(yīsōu)长270多米、通体赤红的15.4万吨穿梭油轮正在建造(jiànzào),即将完工交付。
“很多船东主动找我们询价(xúnjià),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公司法务与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胡海涛感慨道,前些年,他们一直以修船为主,但(dàn)最近(zuìjìn)几年造船订单直线上升,反超修船业务。
这并非个案。长宏国际这几年新造船订单数量可观,船期排到了2029年;太平洋海工去年造船业务占比四成,今年提高至六成,2026年有望到七八成;新乐造船为保障(bǎozhàng)现有(xiànyǒu)订单交付,暂停航修(修理(xiūlǐ)临时故障(gùzhàng),通常利用停港时间或随船抢修完成)国内航行船舶……
面对订单高峰,很多船企保持着(zhe)冷静和克制。“目前公司扩大产能的投资,都(dōu)是(shì)基于在手订单安排的。”胡海涛分析,本轮船(lúnchuán)周期一个重要因素是国际海事组织对碳(tàn)排放等气体排放进行强制要求,加快催生大量船型绿色化和大型化的迭代需求,然而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航运业未来怎么走,还需要观望。
正因如此,浙江船企并没有(yǒu)因为(yīnwèi)盲目追求(zhuīqiú)造船的高利润而彻底放弃修船业务。“造船业有行情起伏,但是修船需求是源源不断的,这是我们实打实的家底。”不少船企负责人有此同感。
“浙江的修船业在全国都排得上号(hào)。”行业相关人士告诉(gàosù)记者,2024年浙江船舶修理实现产值187.5亿元,同比增长15.4%,稳居全国第一(dìyī)。
浙江修船(xiūchuán)业之所以发达,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就普通货船而言,每年例行(lìxíng)年度检验、两年半一次中期检验、五年一次特检(tèjiǎn)的行业要求,构成了庞大的修船(xiūchuán)市场,是(shì)为天时;舟山地处宁波舟山港和洋山港附近,背靠两个国际大港,毗邻国际海运主航道,是为地利;这些年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制度创新,助力舟山发展船用保税(bǎoshuì)燃料油加注(jiāzhù)产业,让过往船只在加油期间顺路进行修检,是为人和。
复盘浙江船企的(de)发展逻辑,颇有“晴时备伞旱修船”的智慧。修造并举(bìngjǔ),是(shì)船企应对行业变化的法宝,也是他们面对关税挑战时的底气所在。
站在舟山中(zhōng)天重工有限公司的3号码头,凉爽的海风吹得人清醒,也让人满怀期待。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已经交工验收的30万吨级舾装码头,计划(jìhuà)今年申请对外开放,届时中天重工接待外轮修理(xiūlǐ)的能力可以提升(tíshēng)30%。
未雨绸缪不止于此。新乐造船正筹建一座(yīzuò)20万吨级的干船坞,主营航修国际航行船舶,填补宁波地区无航修国际航行船舶空白(kòngbái)。
近日,临海市一家船企(chuánqǐ),工人在修造船舶。 视觉中国供图
船舶业(chuánbóyè),未来路在何方?
正如(zhèngrú)众多船企所言,与其对外部环境影响焦虑,不如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de)事。顺应船舶产业周期规律,浙江造船业已形成了独特的应对(yìngduì)策略。
“去年我们给船只加装转子(zhuànzǐ)帆(利用风力产生推力的装置),还上了央视新闻!”在访谈中,胡海涛提及的一个故事引起记者兴趣(xìngqù)。
原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去年为40万吨(dūn)级矿砂船“SOHAR MAX”轮(lún)加装了5个折叠式船用(chuányòng)转子帆,该装备每年可减少约3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成为全球修船业绿色转型的标杆案例。
除了(chúle)转子帆技术,记者还听到脱硫塔安装、球鼻艏改装、导风罩(fēngzhào)改装、光伏改造等新名词,这些全是(quánshì)浙江船企的双高(高产值、高附加值)业务,都与绿色船舶相关。
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行政总监(zǒngjiān)王海玲透露,企业曾借船舶脱硫装备改装达到营收峰值,本以为第二年回归(huíguī)正常,结果(jiéguǒ)又意外拿到了大量节能减碳的船舶改装订单,形成了稳定的增长曲线。
不论是(bùlùnshì)修船还是造船,浙江船企都在逐绿而行,朝着高附加值(gāofùjiāzhí)和低污染的(de)方向发展。2024年,浙江订单中(zhōng)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占比近6年来首次突破50%,较上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在浙江船企去年的订单中,全年新接(jiē)绿色船舶订单同比增长71%,占新接订单总量的24%,连续三年保持增长。
传统认知中(zhōng),船舶业(chuánbóyè)常与“脏乱差”标签挂钩,但实地走访中记者印象改变了很多。
行走在各大船企,眼前来往(láiwǎng)的是身着干净工装的工人,四周是林立的塔吊、井然有序的厂房(chǎngfáng),修造船还用上了机器人。
在(zài)万邦船舶重工(舟山)有限公司船坞,一台(yītái)具备吸附(xīfù)能力的涂装机器人正沿着一艘散装船外壁平稳移动。随着机械臂精准喷涂,一道道均匀致密的漆膜在阳光下(xià)泛起光泽,而工人仅须在船底下拿着遥控器指挥。
在舟山中远海运的(de)(de)数字化管控室,点击进入“搭载船系统”,正在建设船只的3D模型映入眼帘,建造的流程和进度等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让钢板切割到(dào)管路铺设,每个环节均可追溯。
在舟山中(zhōng)远海运重工科技创新与数智化推进部的(de)数字化(shùzìhuà)管控中心(zhōngxīn),只见点击船舶建造生产管控平台中的“三维搭载船模块”,就能(néng)够清晰查看正在建造船只的建造计划节点、执行节点,3D模型直观呈现出船只的建造流程和进度。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系统还具备强大的追溯功能,从钢板切割到管路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实现全(quán)流程可视化与可追溯管理。
这种“智变”绝非(juéfēi)偶然。面对全球船舶制造业智能化浪潮,浙江船企正不断加大科研力度,以(yǐ)科技创新来引领行业发展、强化自身话语权和硬实力,持续从劳动密集型(láodòngmìjíxíng)向技术驱动型跨越。
在浙江(zhèjiāng)的“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高端(gāoduān)船舶(chuánbó)与海工(hǎigōng)装备产业是15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2024年,浙江还印发了《浙江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
对众多(zhòngduō)船企来说,集群就是他们发展要借的“势”。
去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将海洋渔船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两新”计划进行推进。截至(jiézhì)今年4月初,船舶制造“大户”舟山就(jiù)成功上报(shàngbào)了35艘老旧(lǎojiù)船舶拆解项目,申请“两新”资金6855.73万元,助力船舶行业高质量转型。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所高级工程师徐强认为,当前我省还存在绿色船舶技术创新(chuàngxīn)能力有限、绿色燃料供应(gōngyìng)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创新生态尚未成熟等(děng)短板,这些问题既要靠船企个体的努力,更要依托集群协同创新,通过强链补链锻造出浙江(zhèjiāng)船舶业的核心竞争力。
浩瀚的海洋(hǎiyáng),向来不是风平浪静。逐绿、向新、聚势——这三大(zhèsāndà)战略锚点,是浙江船企穿越周期、勇往直前的秘诀所在。
万邦船舶重工(zhònggōng)(舟山)有限公司俯瞰。 通讯员 诸葛晓明 摄
船舶工业(chuánbógōngyè)是为海洋运输(yùnshū)、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当前,中国(zhōngguó)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shìchǎngfèné)已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dìyī)。船龄到期和环保需求拉动的这一轮新景气周期为中国船舶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不可忽视的是,每一轮新周期往往伴随着产业转移进程和行业洗牌(xǐpái)的风险。
上一个周期是中国船企争夺全球市场份额,这一轮周期则(zé)是我国船舶工业在产品结构高端化、绿色(lǜsè)化升级等方面突围。可以(kěyǐ)预见的是,从英国(yīngguó)、日本、韩国再到中国,世界造船业冠军挨个交棒,随着中国船舶产业依托工业比较优势+技术升级优势+绿色技术体系支撑优势不断加速突破高端修造船(xiūzàochuán)市场,未来增长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在全球(quánqiú)船舶产业经历“超级周期”与深度调整交替震荡(zhèndàng)的背景下,浙江船舶产业呈现出逆势突围的独特韧性,从甲醇燃料改装到风能(fēngnéng)动力创新,从豪华邮轮到特种工程船,从汽车运输船(yùnshūchuán)(PCTC)到万箱(wànxiāng)级LNG双燃料集装箱船,逐渐探索出一条高端升级、绿色替代的进阶之路。这一(zhèyī)突围绝非偶然,背后离不开浙江船企对技术创新的坚持。
周期性波动本质是产业(chǎnyè)结构与市场需求错配的(de)显性化(xiǎnxìnghuà),真正的破局(pòjú)之道不在于对抗周期,而是(érshì)通过技术创新为用户(yònghù)创造新的价值。船舶产业的周期波动永远不会消失,浙江船舶工业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价值壁垒、通过政策创新平滑波动曲线,完全能在周期洗礼中实现螺旋上升。随着绿色航运需求爆发和智能船舶革命深化(shēnhuà),浙江若能持续巩固“技术—制度”协同创新的战略定力,必将从“造船大省”进化为“航海科技强省”。
(作者(zuòzhě)系浙江省工信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